古代缅甸泰国战争电影剧情介绍:
此段选文部分的内容是以朝鲜太宗时期为历史背景,以时间的延伸为历史线索,从宏观的角度揭示了古朝鲜时期金属印刷术的发明、完善、影响的发展过程,而作者在论述中着重阐述了古朝鲜统治者对金属印刷的高度重视。“世宗二年(永乐十八年庚子)十一月,命工曹参判李藏更为改铸,字样稍小,颇为精好,是名庚子字。”这段论述讲的是世宗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字样,使“精好”的字模通过铜质活字印刷能够呈现美感,该段论述在明宣德朝鲜铜活字本《文选五臣并李善注》六十卷中也可以找到相似记载。“凡书籍刊印者,均重视字样”,后来文宗、世祖等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字模,所以相继出现了壬申字、乙亥字等字模。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高丽人不仅重视活字印刷技术,对活字印刷的文字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作者说“毕昇始以胶泥刻字作活版,虽为其权舆”,这句话中“权舆”是“起始”“萌芽”的意思,在这里作者关于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史实还存在疑惑,这体现了作者疑古批判观的怀疑精神。接下来作者在把朝鲜活字版事业和邻国进行了对比,他说毕昇胶泥活字“字不精整,又易破碎”,这是胶泥活字印刷的缺点,毕昇的方法是先用胶泥刻成单字,用火烧坚,制成字模,然后一个一个地排列进行印刷,然而印刷出来的字质强度不够,字体结构易断,所以在相关的书籍上经常会看到字体有断笔缺画的情况。作者接着又说“隆庆中(江苏)无锡人印《太平御览》,五年仅得十之一二云”,清朝时期用活字印刷《武英殿聚珍版》之后,活字印刷才“渐有可观”。因为到目前为止很少有,甚至是没有泥活字的实物来证明中国是最早发明泥活字的,尽管有较多的文献记载,也未必能使人信服,所以作者才会提出这样的疑问。不过值得我们注意的应该是后面的论述:“日本于足利氏之末,有木制活字,则在太宗之后,而德川氏之初,用铜制活字者,系文禄之役得于朝鲜者也。西洋活字之发明,在西纪一千四百五十年,自太宗三年后四十八年也。”我们从韩国现存的铜活字古籍善本中的数量和出版的时间来看,朝鲜王朝在太宗年间已经发明了铜活字的技术,远远早于邻国以及西方国家。根据大量的资料的记载,朝鲜之所以能够大量的研制和使用铜活字印刷书籍,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独特的物质条件。“乃置铸字所,出内府之铜”,据明董越(1431—1502)的《朝鲜赋》一文中说到:“朝鲜所产最多者铜”,且云其“地产铜最坚而赤,食器匙箸皆以此为之,即华所谓高丽铜也。”朝鲜的铜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政府拥有大量的铜,连民间使用的各种器皿基本上都是铜质的。第二个原因是统治者的重视以及浓郁的人文环境的影响。“活字印刷之事恭让王四年(太祖即位之年)尝置书籍院以铸字,印行书籍。”在14世纪末,朝鲜政府成立了专门的书籍院,作为铸字和印刷的场所。然而书籍还是稀少,所以统治者下令建立铸字所,以满足儒生欲“博览典籍”的需求,从而达到“修齐治平之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朝鲜王朝统治者早已认识到发展书籍刊印事业对于国家统治的重要性。
相关影视:古代缅甸泰国战争电影